我们这帮厂子弟成年后,几乎没有人愿意再进工厂。
我们出生在工厂,父母,甚至爷爷这辈人都是在工厂里,工厂车间是我们最熟悉的环境,坦率说,厂子弟都是当工人的好材料。
厂子弟从小在工业系统的环境长大,耳濡目染的就知道很多专业知识,农村的孩子成年前都多多少少会伺候庄稼,医生的孩子肯定比同龄人懂更多的医学常识,工厂子弟的孩子也一样。
比如说生产安全,大学时候我那个专业要金工实习一个学期,第一节课去学车床。
大部分同学就像正常上课一样过去了,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都特地收拾了一下,穿的衣服是袖子紧口的,而且不那么长的,女生把长发扎好,并且戴了帽子,手上的手链之类的装饰品都摘下来了,其他的同学有人不披肩长发,有人还穿着宽大的带帽衫。
我事后问了一嘴,这些收拾过的,大部分都是工厂子弟,其中有一大半都来自东北。因为我们这些工厂子弟从小就听过各类生产安全事故,其中最多的,就是某某女工的头发被卷进了机器扯掉一块头皮,某某人袖子被卷进去废了半个手掌。
所以不需要老师提醒,我们自然而然的就做好了安全防护。
我工作以后,在酒桌上遇见过某个工厂的领导,他说在同等学历的基础上,生产单位招工就是喜欢招收厂子弟。
原因很简单,特别好教,很多事情一点就通,哪怕业务考核,厂子弟的平均成绩就是高,原因很简单,这帮厂子弟从小在车间里混,20岁的年龄,15年的工龄。
而且很多厂子弟,对生产单位车间里的那种“传统”的人情世故,也是无师自通,同一个学校招来的大学毕业生,普通人干两年,连一条流水线都管不住,厂子弟背景的孩子,半年就把一车间年龄可以当他爹的工人管的服服帖帖。
但是现实是,我们这一代工人子弟,几乎没有几个愿意进工厂了。
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从小是在高福利的工业社会中长大,在计划经济年代,企业有办社会的职能,可以获得超出社会平均水平的资源,所以虽然不说很富裕,但是生活无忧。
住房是单位统一修建的,进厂就免费住单身宿舍,结婚了就分配住房,虽然说房子不大,但是全厂职工都是一样的,还不要钱,所以也没啥可挑剔的;
厂里的职工医院医疗条件一流,针对不同工业单位还各有所长,化工厂的擅长皮肤灼伤,冶炼单位的擅长烫伤,有的厂职工医院80年代就能做断肢再生手术了。最关键的是,职工医院面对正式职工是全额报销的,职工家属哪怕不是这个单位的,也能报销一半,退休职工也能报销很大一部分。
最不用操心的是孩子,从怀孕开始,如果你不想上班,单位绝对不会难为你,在职工医院生孩子,安全又方便。
孩子满月可以送厂子弟幼托班,然后从幼儿园到中学有全套的厂办教育,费用低,质量高,还很方便,孩子在厂区长大,既安全,质量又高,生活区同龄孩子多,成长环境健康,厂里娱乐设施,教育设施齐全,既方便又便宜。
而如今的工厂没有这个待遇了。
工业系统不像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,这个行业是很讲究资历的,刚参加工作工资很低,两个同龄的学历差不多的年轻人,进工厂那个第一年最多4000块一个月,去互联网公司金融公司的底薪都是过万,还不算年终奖。
进工厂的孩子想结婚要买房,这个收入水平短时间内根本扛不住,几千块的收入连月供都还不起。就算结婚了,有了孩子,从怀孕,出生,养育,教育,全部靠自己,父母这时候也年纪大了,看病又是一大笔。
工厂子弟一算账,虽然工业系统很稳定,裁员的几率不高,但是自己小时候享受过的那些福利都没有了,起步收入还低,那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,除非家里底子厚的,关系硬的。
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现在的工业单位大部分是民营单位,缺乏最基本的福利保障和个体尊严。
比如富士康,仅仅是因为从不拖欠工资,就已经被很多打工仔视为良心企业了,其他企业可想而知。
以前工人是一份职业,现在就是一颗随时可能被抛弃的螺丝,超长的工作时间,低廉的收入,恶劣的工作环境,最重要的是,毫无尊严可言的企业文化。
讲白了,很多民营工厂,和旧社会上海滩那些血汗资本家工厂没啥区别,可能唯一的差别就是没有养打手。
工人子弟很多家里三代工人,爷爷那一辈都经历过资本家,从日据时代的血汗工厂,甚至很多都干过童工,所以工人子弟从小就听长辈说起过那些血泪故事。
解放后赶走了外国资本家,工人翻身做主了,刚过了一代人的好日子,现在自己的资本家又搞出来这些血汗工厂。
这些工厂也就只能拿所谓的高薪骗一骗偏远地区朴实的农村子弟,工人子弟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,爷爷那辈吃过的苦头,自己肯定不会再去吃一回了。
怎么才能让配资公司破产,配资炒股免费,普通人炒股怎么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